2021年1月5日,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发函表扬我中心(生物饲料开发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饲料质量安全风险监测预警工作,对我中心2020年生物饲料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预警监测工作给予充分肯定。我中心认真遵循“法无许可即禁止”的原则,严格禁止《饲料添加剂品种目录(2013)》中规定以外的菌种的使用,积极组织开展菌种菌株合规性调查评估和菌株致病性、耐药性、产毒性、代谢安全性等潜在风险分析,建立并优化检测方法,制定、发布团体标准,规范产业发展,为进一步排查饲料中生物性潜在风险,规范生物发酵类饲料市场,提供了有力支撑。
生物饲料的质量安全性,首先要依据饲料卫生标准,又因生物饲料其微生物学属性,还应对其微生物安全性进行监测。此外,生物饲料往往还具有动态变化的性质,所以生物饲料质量安全监测也是一个动态监测的过程。2018年3月,农业农村部成立了生物饲料质量安全预警监测工作组,委托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和生物饲料开发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牵头,联合国内顶级监测机构共同承担生物饲料质量安全预警监测项目,对全国范围内省、市生物饲料生产、经营、使用和养殖环节的生物饲料进行动态监测。项目从中国生物饲料产业创新战略联盟会员单位、团体标准起草单位及行业中甄选规模适度、有代表性的企业作为生物饲料质量安全预警项目监测站,定期进行样品采集、指标检测、预警分析、意见汇总等。
近年来,生物饲料开发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联合高校和科研院所优化了毒力基因和耐药基因的快速检测方法,建立了高通量分子生物学鉴定法,探索出准确、易于操作的芽孢杆菌毒性体外检测方法。截至目前,累计对1000余批次生物饲料样品进行监测,包括微生物饲料添加剂、发酵单一饲料和发酵混合饲料中无机污染物、真菌毒素、微生物污染物及菌种来源等指标摸底排查。此外,还开展了发酵饲料用菌种菌株合规性调查监测和菌株安全性风险分析、饲用芽孢杆菌分泌毒素的特性风险监测,构建了发酵饲料用菌种菌株鉴别评价技术平台等。为加速生物饲料安全预警项目的开展,在全国20省(自治区、直辖市)建立了46家生物饲料质量安全预警监测站,5个生物饲料工程中心检测分中心,制定并发布26项生物饲料产业团体标准,为安全预警工作奠定基础。未来,要加强对生物饲料发酵代谢物的安全性监测和评估,做好发酵饲料菌种的定性分析,保证发酵过程可控,健全发酵饲料产品应用方式及配套设施。
生物饲料产业近几年发展迅猛,目前我国从事生物饲料及相关业务的企业数量达1000余家,预计到2025年,生物饲料产品市场份额将达到2000亿元/年,而且生产技术和应用技术水平将大幅度提高并标准化。
生物饲料团体标准的制定与推动是政府提升产业治理能力和水平的重要工具,是企业获得竞争力和引领发展的重要条件,是释放标准化能量激发创新活力的重要举措,对生物饲料产业未来的发展意义重大。
在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的关心和指导下,生物饲料联盟紧紧围绕生物饲料产业需求,2017年正式在“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完成注册,由生物饲料开发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牵头,通过北京生物饲料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制定并发布团体标准。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黄庆生处长亲自到场参加《生物饲料产品分类》团体标准发布会,2018年3月1日我国生物饲料领域首部团体标准正式实施。《生物饲料产品分类》(T/CSWSL 001-2018)填补了我国在该领域标准的空白,该标准的实施为后续相关标准的建立奠定了坚实基础。2018年9月7日,由生物饲料开发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牵头、中国生物饲料产业创新战略联盟成员联合制定的第二项团体标准《发酵饲料技术通知》(T/CSWSL 002-2018)相继发布。该标准对发酵饲料的定义、分类、技术要求、发酵菌种要求、发酵原料要求、生产工艺要求、产品质量要求、采样方法、检测方法、检验规则等进行了详细描述。该标准的实施有力地引导发酵饲料产品逐步规范。在广大联盟成员和分中心的支持下,截至目前,联盟已发布26项团体标准,涉及植物乳杆菌、丁酸梭菌、凝结芽孢杆菌、酵母培养物、酵母水解物、大豆酶解蛋白、水产专用酶制剂、发酵构树、畜禽用发酵饲料、水产用发酵饲料、反刍动物用发酵饲料等。生物饲料产业团体标准细化到分畜种的生物饲料产品,使之更有针对性,指引了今后发酵饲料标准制定方向。
生物饲料团体标准的制定和发布,在我国生物饲料产业发展起到重要的引领作用,打破了生物饲料产品无标准可依的局面;为赋予生物饲料一个合法的身份奠定基础;规定了生物饲料的技术要求和检验规则,保证了生物饲料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性;推动了生物饲料产品行政许可审批流程的建立;促进中国特色配方体系的建立,保障生物饲料产业健康发展。
诚邀行业企业积极参与生物饲料团体标准的制定,申报生物饲料质量安全预警项目监测站,共同规范和推动生物饲料产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