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饲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以人为本 科学决策 广泛合作 开放共享
平等互利 优势互补 以诚相待 共同发展

服务中心

全国电话服务热线
010-82102875
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7:30
在线留言
我们会第一时间联系您
销售热线:010-82102875
联系邮箱:swslgc@126.com
技术支持:010-82102875
地 址:北京市海淀区科海福林大厦3楼313
       
    网站首页 -> 工作动态 -> 新闻资讯

脂肪酶在畜禽饲料中的应用

2015-08-20 14:04:13 来源: 浏览次数:2101次

脂肪酶是广泛存在的酶,在脂质代谢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在油水界面上,脂肪酶催化三酰甘油的酯键水解,释放更少酯键的甘油酯或甘油及脂肪酸。脂肪酶反应条件温和,具有优良的立体选择性,并且不会造成环境污染,在饲料工业中有广泛的应用。

脂肪酶的生产

    脂肪酶的制备方法有提取法、化学合成法和微生物发酵法。提取法资源有限、工艺复杂、产量低;化学合成法成本太高;微生物发酵法的应用前景要远远大于提取法和化学合成法,它不受环境影响,资源丰富,产酶周期短,产物较单纯且成本低,生产上易于管理。商品化脂肪酶主要来源于各种细菌、酵母和真菌等微生物的发酵,有些霉菌可通过固态发酵及液体深层发酵两种方法进行发酵。通过传统诱变育种以及优化发酵条件提高了脂肪酶的产量,使得许多脂肪酶实现了产业化生产,尤其是基因工程的引入,大大提高了脂肪酶的产量。由于提取材料来源和酶含量的因素,动植物脂肪酶主要应用于科学研究。

脂肪酶在饲料中的应用

    我国猪、鸡、奶牛等的饲料转化率均比国际先进水平低 0.3~0.6 个百分点,饲料用酶制剂的开发和应用极大的缓解了饲料资源的不足。酶制剂在饲料工业中的有效应用使得饲料工业和养殖业安全、高效、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成为可能。

    脂肪在畜禽体内的作用主要是氧化供能,它含有的能量是碳水化合物的 2.25 倍,可满足动物体对较高能量浓度的要求;脂肪是脂溶性维生素和某些激素的溶剂,促进对这些物质的吸收和利用,同时为畜禽提供必需的不饱和脂肪酸,保证畜禽的健康生长;添加脂肪还可减少饲料加工过程中的粉尘,改善饲料外观,在高温条件下,还有利于提高能量摄入量,降低畜禽的体热增耗,减缓热应激。此外,添加脂肪可有效地提高饲料的适口性。因此,在猪、鸡和奶牛饲养中,在饲料中添加脂肪是比较普遍的。

    脂肪酶是脂肪代谢最基本的酶,若缺乏将会危及机体健康。单胃动物自身能够分泌淀粉酶、蛋白酶、脂肪酶等内源性消化酶。但幼禽幼畜消化机能尚未发育健全,内源性消化酶分泌量不足。在现代养猪生产中,为了缩短母猪繁殖周期和使仔猪尽早适应植物蛋白日粮,早期断奶甚至超早期断奶在养猪生产中普遍实施,但早期断奶产生明显应激,对消化系统发育和消化酶分泌产生不良影响,消化酶分泌急剧减少,断奶 2 星期后才又逐渐恢复与上升。断奶后两星期内消化酶分泌不足是断奶仔猪生长阻滞的主要因素之一;雏鸡大多数消化酶在 2 周龄左右才发育到高峰,个别的还要到 21 日龄左右。因此,消化酶分泌不足是雏鸡对饲料利用的主要限制因素之一。在幼禽幼畜日粮中添加外源性淀粉酶、蛋白酶、脂肪酶等,能补充体内内源酶的不足,并能减轻断奶仔猪的断奶应激,提高动物的生产性能。有研究表明,在猪和家禽日粮中添加外源酶对内源消化酶的分泌还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因而有利于畜禽对营养成分的消化分解和吸收利用。外源性脂肪酶可提高饲料中的脂肪消化率,特别是可显著提高米糠中的脂肪消化率,因而可提高米糠的表观代谢能值和饲料转化率。有人给白来航公鸡饲以含 4%动物油的玉米基础日粮,研究了猪胰脂肪酶粗提物与胆汁盐对脂肪消化的影响,在添加和不添加 0.4%胆汁酸的情况下,孵化后第 2~9 天添加 0.1%的脂肪酶均能提高脂肪的吸收,但是效果不显著。其原因是在酸性条件下,猪胰脂肪酶容易失活,当其到达主要作用位点时其活力已经相当低了,并且猪胰脂肪酶活性的发挥依赖于辅脂肪酶及胆汁盐的存在。在含全脂米糠、高油玉米、干苜蓿粉、血粉、饼粕等的饲料中添加脂肪酶,可提高表观消化能 5%~11%,提高猪禽增重速度 4%~10%,提高饲料利用率 2%~7%,减少粪便排泄量。

3前景

    现在有很多商品化的脂肪酶产品,多数是通过微生物发酵制得,只有少数几种来源于动物的脂肪酶是通过从动物体中提取的方法制备。根据不同用途开发出不同特性的脂肪酶产品,这些已实现商品化生产的脂肪酶产品其 pH 稳定性多在中性偏碱范围内,对酸的耐受性较差,而添加于饲料中的脂肪酶必须要经过胃肠道的酸性条件及内源酶的水解到达作用位点,并能够在作用位点的 pH 范围内具有较高的活性,因此绝大多数已实现商品化生产的脂肪酶并不适合于饲料用。对脂肪酶研究还要进行一些探索性的工作,从而推动脂肪酶在饲料工业中的应用。(来源:兽医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