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全国畜牧总站站长、中国饲料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李希荣在2015年饲料原料论坛上的发言摘录:
当前畜牧业新常态的特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畜产品消费形式发生新变化,消费需求总量进入到平稳增长的新状态。近些年来,中央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八项规定、各项制度的出台,把过去畜产品消费总量中的“泡沫”捅破了。“泡沫”主要是浪费型消费和过度型消费。这个“泡沫”被捅破之后,消费总量会明显减少,畜产品消费总量回归到正常状态。
第二,产品供求关系发生新变化,总体上进入到总量基本平衡、结构性短缺和阶段性有余并存的新状态。前些年供求关系矛盾比较大的是牛羊肉,这属于结构性短缺,今后还可能会长期存在。尽管今年活羊和羊肉的价格在连续十几年增长后,出现小幅下降,并不能说明它的供求关系发生变化,是好多因素影响的结果,包括小反刍兽疫,进口羊肉的冲击,前面讲的两种消费量下降等。阶段性有余是指猪肉、禽肉供大于求,价格走低,效益下滑甚至亏损。
第三,畜牧业生产能力发生新变化,调整产能结构进入新状态。近几年,畜产品产能过剩问题日益突出,有的品种已经严重过剩,在需求受到抑制后更加突出了,尤其是生猪、部分禽类产能是严重过剩的。畜产品在现行政策和经济背景下处于平衡甚至紧平衡,对产业和农民是有好处的,如果出现供大于求,受打击的是畜牧产业,受损失的是农民。保供给是第一任务,但是必须要思考如何调节产能,避免严重的供大于求。
第四,国内外畜产品价格比发生新变化,畜产品市场进入到一个价格倒挂、差距不断拉大、进口产品冲击不断加剧的新状态。现在许多畜产品包括猪肉、牛肉、羊肉及牛奶等,国内外的价格倒挂现象非常严重,如果不进行监管约束,我国产业受到的冲击是致命的。
第五,畜牧业生产布局发生新变化,区域布局进入到南压北扩的新状态。南方受资源条件限制,尤其是环保条件要求提高后,养殖空间越来越小,有的地方政府甚至出台一些限养禁养的措施,使一些大企业的养殖基地逐渐往北方转移,而且转移速度会不断加快,南方压缩生产,北方扩大产能。
第六,畜牧业生产方式发生新变化,生产经营主体进入到散户退出加快与规模化速度放缓并存的新状态。今后几年散户的退出可能进一步加快,但是规模化发展的速度可能要放缓。这是由效益不高决定的。近些年工矿企业、房地产商投资的大型规模养殖场,部分处于经营不善、闲置的状态,即便是长期搞农业的企业,也放缓了扩张的速度。这也是调整产能的需要。
第七,畜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发生新变化,规模化养殖进入到用地环保双重制约日益趋紧的新状态。过去很多土地属农村集体所有,现正逐步将土地确权给农户,用地将更难。同时环保约束将越来越严,环保法和规模养殖场污染防治条例均有明确严格的要求。
第八,畜产品的营销方式发生新变化,畜产品及其加工品的销售将进入到直销、电子交易、期货贸易、网购等多元化发展的新状态。很多活畜会进入电子交易,这种新型交易形式的发展将越来越快。新生代成为消费的主力后,更愿意接受网购这种便捷的方式。
第九,消费结构和消费意识发生新变化,进入到多元化消费和更加关注营养、注重安全的新状态。将来的消费结构中禽肉的消费量呈增加的趋势,猪肉比重会下降。从营养角度看,禽肉较猪肉胆固醇低,营养价值高,这是世人公认的。今后的消费将更加关注营养和注重安全,对畜产品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
第十,畜牧业生产的收益发生新变化,畜牧业生产进入到“天花板”(价格)和“地板”(成本)双重挤压的一个新状态。畜牧业的未来发展,价格上涨的空间受到限制,尤其受到国外进口产品价格的打压,成本会不断地提高。双向挤压将导致生产效益下降。
第十一,粮食供求形势发生新变化,农牧业逐步进入到一个融合发展的新状态。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基础上,国家提出要调整种植业结构,支持发展青贮饲料,保护耕地质量,试行休耕。可以利用原来种植粮食的耕地来发展畜牧业,为养而种。
第十二,草原生态形势发生新变化,草原畜牧业发展进入到主要依靠人工饲草的新状态。恢复草原生态必须开辟新途径。真正解决好草原生态这个问题,关键是大力发展人工种植饲草料,以减轻草原压力。
第十三,畜牧业政策环境发生新变化,今后畜牧业政策支持的范围和重点会进入到调整和完善的新状态。现有的惠农政策不可能一成不变,畜牧工作者要认真总结成绩、经验和问题,提出有价值、切实可行的建议。(来源:无抗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