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饲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以人为本 科学决策 广泛合作 开放共享
平等互利 优势互补 以诚相待 共同发展

服务中心

全国电话服务热线
010-82102875
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7:30
在线留言
我们会第一时间联系您
联系邮箱:swslgc@126.com
技术支持:010-82102875
地 址:北京市海淀区科海福林大厦3楼313
    网站首页 -> 在线申报 -> 市场前沿

我国生物饲料产业的发展现状

2014-03-31 08:44:28 来源: 浏览次数:8199次

中国生物饲料工业经过20余年的发展,为饲料加工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支撑作用,饲用赖氨酸、维生素、酶制剂等均形成了一定的生产能力和产量。目前,国内有许多科研院校和饲料企业从事生物饲料研发和产业化工作,有的科研院所在生物饲料领域拥有雄厚的科研实力,在国际上具有一定影响力,部分研究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并已积累了一大批具有市场前景的重大科技成果,部分科研成果已进入中试和实现了产业化。但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生物饲料的研发与产业化起步较晚,整体研究与产业化水平落后于发达国家,且发展很不平衡,有些生物饲料的生产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但在某些领域与国外先进水平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在饲用维生素方面:我国饲用维生素原料生产企业约120家,总生产能力约22万吨,总市场需求量约12万吨,占全球市场需求量的1/5,其中14种维生素生产基本实现国产化,告别了饲用维生素长期依赖进口的历史,已成为国际市场重要的维生素供应商,其中VC的产量达到全球产能的2/3。但是我国的维生素产品与帝斯曼、巴斯夫等国外知名维生素饲料添加剂生产企业的产品质量相比还有一定差距,生产技术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在饲用氨基酸方面:我国赖氨酸生产能力已经达到了11万吨,基本可以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蛋氨酸生产能力约1万吨,但技术仍来源于国外,国内仅拥有实验室的小试成果,不能满足国内饲料工业需要;苏氨酸已实现了产业化生产,整体生产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而色氨酸尚未实现规模化生产,与国外存在差距。

在饲用酶制剂方面:国外发达国家,许多生物饲料的相关基因已得到克隆并构建了高效的重组生物反应器,已有上十种酶制剂已实现了产业化,如植酸酶、-葡聚糖酶等,并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我国酶制剂生产与应用仍处于起步阶段,仅有植酸酶是利用基因工程菌株高效生产,多数酶制剂是采用天然和诱变菌株发酵生产,不仅成本高,而且酶的有效性差,应用效果不稳定。

在饲用微生态制剂(益生素)方面:应用最多的是乳酸杆菌、双歧杆菌、芽孢杆菌、放线菌、光合细菌、酵母菌等多种有益微生物及其代谢物构成的一种活菌制剂,我国拥有各类微生态制剂生产企业约400家,基本实现了产业化生产,年产量约为10000吨,但应用效果不突出、效果的稳定性和重复性差,需要继续在工艺和产品质量方面提升。

在饲用抗菌肽方面:目前国内外饲料行业尚未有商品化生产和实际应用,但我国已获得了第一个针对饲料有害微生物的高效、广谱抗菌肽及基因,实现了饲用抗菌肽的高效表达,为其规模化廉价生产奠定了基础,目前尚处于小试水平,该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具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该技术实施后,将是世界上第一个规模化廉价生产和应用的饲用抗菌肽。

在其他抗生素和化学合成药物的替代技术和产品的研发方面,我国也取得了许多成果,如天然抗菌药物、免疫增强剂和低聚糖(寡糖)等产品的研究开发方面,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部分产品实现产业化生产,如β-葡聚糖、牛至油、壳寡糖和甘露寡糖等。